您的位置: 道信空见 > 佛法大师 >

领悟老子《道经》第五章的精髓,揭秘守中哲学的奥妙

2024-05-05 10:51 来源:未知

第五章:不知守中
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

天地之间,岂如风箱(tuó)之吹炉(yuè)火乎?虚而不屈(jué尽,竭),动而愈出。

与其多言数尽,不如守中。

这句话告诉修行者,不要卷入人间的是是非非,一旦卷入,就会不得安静,就没有了安宁的时间,更没有了安静的空间。

领悟老子《道经》第五章的精髓,揭秘守中哲学的奥妙

什么叫天,什么叫地?顾名思义,我们顶天立地;我们顶的是哪个天,立的是哪个地?天在哪里?现在我们不一定知道什么是天,但大气层的边缘被视为天,从大气层到我们脚底的地面被称为天地,这是天地的一小块区域,也就是我们生活的天地。那其他的我们只看到太阳系,银河系以外的我们没看到又怎么说啊,没看到也不敢妄下结论。科学家可以得出假设,我们连假设的权力都没有,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假设,只能用妄想去想。太阳系之外有星系,星系之外还有更多的星系,这是科学家的说法。

天地之间的球体非常大,分为几个层次。一个是我们的生活空间,我们的天空是由月亮来规范的,月亮就是我们的天空,地球表面就是我们的地球,这叫天地。在往大了扩展就是宇宙之间叫乾坤,包含了宇宙万物。

从自性的角度看,我们的天在哪里?修密宗的人就知道,不修密宗的人一听就云里雾里,天就是天轮,在我们百会穴还是天轮穴、梵天穴、梵天轮,名称不一样;地就是海底轮。我们身体小宇宙的天地出来,与外面的大宇宙相对应。
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直译过来,天地无所谓仁义、慈悲,它是如如不动的,如果它有慈悲心和善恶心就不叫宇宙就不叫道,天地不参与万物的生长过程。从文学的角度看,古时候人们向天乞雨什么的,都是用稻草编成狗来祭祀、供奉。

我们从修炼发自内心的认为,天是天上的轮回,地是海底的轮回,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,一旦你的大道冲开的时候,三界之内的万物将无法阻挡你,你将留下红尘远离三界火宅,而不会卷入不得不做的事情。

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名相上的圣人有释迦牟尼佛、老子、孔子。

自性中的圣人何处寻?无位真人通过轮回转世,沉睡在我们的水底脉轮中。我们可以通过积聚宇宙能量,打通经脉,唤醒我们的圣人。

成百上千的人名义上是我们的人类,但从我们的本性来说,他们都是有情众生,而有情众生的烦恼就是无量无边的人。我们的圣人不会受到百姓的影响,依然会在清静的道观中修炼自己的真性,最后出入我们的大道,出入我们的天地。

天地之间,是风箱(tuó),是笛子(yuè)吗?天地之间,就是说我们体内的天地,特别是腹部和胸腔就像风轮一样,一旦修炼,胸腔和腹部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,就会源源不断地为圣人提供所需要的能量,这里就是方法。修炼的方法有诵经、打坐、念咒,这里 "天地之间,岂如风箱"?功法就出来了。

虚而不屈(jué竭尽,穷尽),动而愈出 从字面上看,我们的心性要达到如虚空谷的地步,你才能真正做到坚忍不拔、百折不挠、脚踏实地地走十善道,才能真正做到佛教给我们的贯穿始终。

从自性上讲,空而不屈,就是心有多大,空就有多大,志向就有多大,将来成就的果位就有多大。越动越出,说明我们的圣人已经有了灵动的能力,有了行动的能力,无位真人会灵动,会从天门而出。

说得多不如守得住中心,说得多不如守得住中心,说得多不如守得住中心,说得多不如守得住中心,说得多不如守得住中心,说得多不如守得住中心,说得多不如守得住中心。多说话会伤元气啊。

眼睛看多了,灵魂的能量就会散失在容纳灵魂的肝藏里。如果鼻子一直闻香味,气就会从肺里跑出来。如果耳朵听得太多,肾(肾中之精)就会觉得有点虚,非常疲惫。心气(身、口、意之气)藏于脾,如果无缘无故运动过多,身体消耗过大,脾就会消化不好。口说多了,我们的神气藏于心藏于头,感觉很累心要虚哦,心气就会跑出来,也就是心气、神气。只要把路冲开,心神能量是无穷无尽的。

有的大师一生讲经说法,还有很多在家居士,他都是一种慈悲心,他发自己的愿,所以就不停地说,他说有佛菩萨加持的时候,他就不怕了。如果没有发愿度众生的力量,说多了也会觉得累。

听佛乐会让我们越来越欢喜,肾气也会越来越足。听世间法和那些歌曲,我们的肾气就会消失,就会感到腰酸腿软。

守中就是守住我们的心,守住中道。守住了中,我们就能做到心清神爽,体内的五种气自然就会归位。当我们回归本位时,很多浊气就会转化为元气。

因为以前没有人翻译过,也找不到参考书看,所以我只能从我自己的理解跟大家讲,希望大家在我讲的过程中能够开发出自己的智慧,我只是一座桥,这座桥不是特别稳,也不是特别宽,应该是一座还在颤抖的单向桥,我愿意做这座单向桥。我希望通过我说的这些话,你们能够反思自己所经历的一切,最终达到自性的圆满。

好的,阿弥陀佛!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!南无太上老君!太上老君也是佛


参考资料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