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道信空见 > 佛法大师 >

读懂《金刚经专集》,迈向人生新境界:一部值得珍藏的心灵指南

2024-05-02 11:21 来源:未知
读懂《金刚经专集》,迈向人生新境界:一部值得珍藏的心灵指南

写在《金刚经专集》前

经常有人问:我应该如何修行?对于学佛的人来说,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。同样是学佛,因为心态不同、方法不同,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。

学佛,首先要知道自己学佛的目的:是为了解决人生的困惑?是为了关怀生命的终极?是为了解除人生的痛苦和烦恼?还是作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,做纯粹的学术研究?

说到佛学研究,我们可能会想到现代佛教学术。现代学术研究方法,强调历史渊源或变迁,强调文献考证,强调掌握多种语言,强调其独特的学术规范,固然有其相当科学的成分,但并不是唯一的、最好的把握真理的方法。

现代学术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的。现代科学的基础是唯物主义和进化论。不可否认,这种方法是科学的,它可以通过丰富的文献或实物来厘清某一事件或思想的发展源头。然而,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,很多文献都会遗失,保留下来的文献也不一定能够反应当时的事实。这就导致了学术界出现了:此是非也,彼是非也的现象。

有一种现象不知我们是否注意到:物理定律总是在不断被发现和修正。从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;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。与前者相比,总是后者更接近真理;而东方圣哲们所倡导的道德规范,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,如果要破坏这些道德规范,就会导致某种文明的毁灭。

通常情况下,佛学研究的目标是真理和解脱。真理在哪里?在佛陀的言教中,在菩萨的论著中,在历代大师的注释中。据《阿含经》记载,佛陀在世时,有很多人去亲近佛陀,听了佛陀的话后,获得了法眼净,证得了阿罗汉果。禅宗的论述中也记载,许多学者在大师的机锋和棍棒下,因本心的言语而开悟。

由此我们认识到,在东方追求真理的过程中,不一定非要读遍三藏,也不一定非要考遍整个学术史,才能知道什么是真理。恰恰相反,学界有许多大学者、大权威,对佛法的真理做梦也想不到,丝毫不得其门而入。

修持佛法的正常方式是通过闻、思、修进入。闻就是听,当然也包括读。佛经浩如烟海,该读哪些呢?在你还没有确立自己的正确观点,无法分辨是非之前,首先应该选择跟随佛教界公认的权威人士,或者阅读他们的典籍。佛教界最权威的人是谁?当然是佛陀。

学习《金刚经特集》,其中包括《金刚经》、《金刚经论》和《金刚经注疏》。在这数百卷中,哪一部分最符合真理呢?当然是《金刚经》本身。学习《金刚经》,重点是熟悉《金刚经》本身。学习《金刚经》,最好每天读诵一卷。诵经就像面对佛陀的说法。我们以虔诚、清净、无染、无分别的心,让佛法落入我们的八识心中,平息我们的妄念,开启我们的智慧宝藏。

金刚经》有很多译本,但佛教界一直传诵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。鸠摩罗什是般若中观的权威,直到鸠摩罗什翻译了《般若经》,中国人才对般若思想有了正确的认识。我们学习《金刚经》,自然是按照鸠摩罗什的译本。这部经文不仅优美流畅,而且比较通俗易懂。至于其他译本,可以作为参考。

关于《金刚经》的注解有数百种,加上现代学术成果,众说纷纭,我们应该遵循哪一种呢?是的!对于尚未建立正确佛法观的学者来说,面对如此众多的注释,难免会无所适从。但对于已经建立了正确佛法观的人来说,他们会发现,虽然注疏之间存在一些差异,但每一部注疏都代表了某位大师对《金刚经》的理解和修行经验。

我们推出《金刚经专论》,并不是说研究《金刚经》的人必须通读《金刚经》的注释,才能领悟《金刚经》的内容。而是为了给学者们提供更多的选择,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。比如,你渴了,到太湖去喝水,想喝多少就喝多少。

对于初学者来说,要了解《金刚经》的真实思想,最好选择学习中道学者的注释。例如,辛弃疾的《金刚经注疏》、地藏的《金刚经注疏》、印顺的《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》等。此外,最好能跳出《金刚经》注疏的圈子,读一读《金刚经》的姐妹篇、罗什翻译的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,以及《大智度论》、《中论》、《肇论》等有关《般若波罗蜜经》的论著。

当然,每一篇注解,甚至注解中的一两句话,都能解除我们的人生困惑,都能给我们带来智慧和启迪。因为它们是历代大师的智慧结晶。学者在研究它时,切不可妄自尊大,以凡夫俗子的丑恶观点去批判它。

读诵《金刚经》,研读《金刚经注疏》,是为了帮助我们正确理解《金刚经》,建立中观。这就需要经历 "思 "的过程。思就是思考。这就是沉思。八正道之二就是正确的思辨。佛经告诉我们要亲近善知识,聆听正法,依理行事,遵循佛法。由此可见,正确的思考是建立在听闻和思考正确佛法的基础上的。当我们不辨是非时,亲近善知识、听闻正法是建立正确思惟的保证。

思辨的意义包含两个层面:一是对佛法的准确把握;二是解除自己长期以来对人生的困惑,同时解除他人的困惑。如果说思考就是学习,那么我觉得学习《金刚经》,其意义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。如果离开了这两个方面,我不知道这样的学习还有什么意义。

阿含经》中记载了佛陀说法的原则:事物是真实的、令人愉快的、有一定利益的;佛陀对它们了如指掌,然后记住(说)它们(《长阿含经》17 Da 1-75C4F)。佛教不同于哲学,它只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,更不是为了满足我们对神奇宇宙的好奇心。佛陀来到世间是为了切实解决我们的生活问题。如果我们只做纯粹的学术研究,那我们就会从宝山中空手而归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