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道信空见 > 佛法大师 >

返朴归真:揭秘如来本性的神秘之旅

2024-04-19 08:39 来源:未知

经文 返朴归真是见性成佛的修行之道

⊙妙祥法师

时间 1999年10月

地点:大石桥市某寺 中国辽宁省大石桥市某寺

听众:随行弟子约十二三人

1999 年 8 月 29 日,上妙下祥法师在辽宁省本溪茅蓬结束了为期三年的闭关修行,中午离开闭关地后,带领弟子们开始启程。从本溪茅蓬出发,途经本溪市、辽阳市、鞍山市、海城市、营口市,9月22日到达终点营口灵岩寺。历时二十三天,行程约四百八十里,共有十二名僧人参加。

随后,老师带领弟子先后在某寺、某佛堂等地随缘而住。1999 年 10 月,师在大石桥市某寺住持期间,为全体弟子讲授《金刚经》,并现场开示。当时,师父只讲了《楞严经》的前两句,这段师父讲经的录音所保存的珍贵资料,也是僧团随缘漂泊,坚持修持《楞严经》的见证。现根据录音整理成文。

返朴归真:揭秘如来本性的神秘之旅

首先,"修道 "意味着什么?就是返朴归真,以道为本。什么是 "道"?就是觉悟佛的真如本性为道。修的是什么道呢?返朴归真就是 "道"。我们必须记住这句话:"返朴归真是行,见性成佛是道"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先行道,才能了悟生死。

修道包括哪些内容?八万四千法门都叫 "道"。但今天我们只讨论其中之一。它们是:坐禅、行禅、半坐半行禅、卧禅和行禅。今天我们专门讨论行三摩地。三昧是什么意思?就是正定,也就是道。

大道之行也叫经之道。为什么叫经?经就是道路。这里的 "行",就是在路上走。是哪条路呢?就是通往了生脱死的道路。我们该怎么走呢?让我们来谈谈道路的这一部分。如果你能走好这条路,你就能了生死,成佛道。这是一个特殊的法门,没有一个伟大的大师没有走过这个法门。但现在看来,了解这个法门的人太少了,我们的机会也不成熟,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。如果前世没有这个善根,今生就不会遇到生命之道的法门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能学到生命之道的法门,因为我们前世、多生都种下了善根。

这个法门非常特别。第一个特点是以行为主;第二个特点是特别方便,只要抬腿就可以;还有一个特点是特别快,超快。有时候打坐很长时间也看不到境界,而这个境界,比如一个人走几个月或几天,境界马上就会出现。境界显现是什么意思?谁能回答一下,境界显现是什么意思?

一位弟子回答道: 有一定的禅修功夫,接近开悟状态。

这也是正确的。还有谁能回答 "当下状态 "是什么意思?你可以说出来,不必鞠躬。

一位弟子回答道: 是不是心中的妄念少了,心就能更纯净了?

什么叫当下境界?就是修道的过程,修菩萨道的过程,也叫菩萨行,成佛的过程,叫境界。没有这个境界就不能成道,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,也是一个返朴归真的过程,所以叫境界。但你不能执着于这个境界。如果你执着于这个境界,真就会变成假;如果你不执着于这个境界,假就会变成真。记住这句话,"若不执着,假作真时真亦假;执着执着,真作假时假亦真"。只要你不执着,一切境界都会显现。这就是你行菩萨道的结果,也就是行道的结果。所以,这种修行很快就能看到境界。境界显现也是除尘的结果,除尘--刚才他们两个都说对了,尤其是谁(第二个弟子)回答说,那是除妄的结果。

因此,修道非常重要。过去的祖先修道时,消除了他们的业力。一旦业力消除--五台山上有一位大师,我忘了他叫什么名字了,有一天他修道回来,看到天空和大地都亮了起来。在这个地球上,不需要照亮黑暗的天空,大地都是光明的。这时,与他同住的老和尚看到了,说:"你有境界了!这回地上全亮了!老和尚很高兴,大师父也很高兴,高兴得不亦乐乎!过去有眼睛也没用,现在眼睛灵了,天亮了,地也亮了,看得清清楚楚。老和尚说:"我在这里三十多年了,每天都是这样。我在这里三十多年了,每天都是这样亮。所以,如果你没有这个,怎么能得到果实呢?当你明亮的时候,你就会得到果实。所以他在修道的时候就达到了这种境界。

那么见境界的人也很多,比如说在现实生活中,你像苏居士,像石空,甚至在山上只游了几个月的人也见过境界,亲证的时候也见过境界等等。

你为什么会看到境界?这就是消除业力的过程,这就是通往大道的途径。不要认为境界是坏的。它是好的,但你不要把这个好的东西当真;当你把它当真时,它就变成了假的。所以你不能执着。明白了吗?只要不执着,就是好东西,往上走就是了。这就是除尘的过程。

另外,走在路上也能通向冥想。有人说,行走不能通向冥想。走路也能导致冥想,走路能导致冥想,走路能导致冥想。还有一种是经行,比如长行,其中有船行。特别是在净土法门中,舟行是非常殊胜的。但是一般的功夫做不到,要做三个月。要走,不能坐,要走九十天,九十天不能坐一会儿。如果你走得好,阿弥陀佛就站在你面前。阿弥陀佛就在你眼前接引你,这就是它的威力。但这对普通人来说恐怕很难。见月长老一生做过两次,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,非常伟大,真的是净土宗的大宗师。

好了,让我们来谈谈我们的修炼方法。我们不可能一天 24 小时都在修炼,但每天要保证修炼一到两个小时。这是我们山(在本溪茅蓬时)的特色之一,也是我们山的瑰宝。因为我有一些修炼的经验,所以我想把这个法门发扬光大。

我刚才说过,我在五台山的时候,曾经有一个越南和尚来到五台山。他说:"在整个五台山,我没有看到一个能修道的和尚。" 然后石空告诉了我这件事 当时我不在那里,石空在那里。他拿了几本虚云老和尚的书,把这套书交给了性空,整个大殿里没有人把书交给性空,"哦,来,给你"。只有性空知道怎么走这条路,他是跟我学的,这也是一种因果。性空回来后,给我看了一遍,看完后告诉了我。我有点生气,说:"我出去就行了,(你怎么能说我们)不懂道呢!"

我们不管他是对是错,但 "道 "的佛法如今已失传太多,鲜为人知。我们应该弘扬这个,它可以帮助道,很快地帮助道。因为我们打坐的时候,经常会有定力,有时候好好念佛、念咒,就有定力;不念佛、不念咒、不打坐,就没有定力,出去就散了。外面要下小雨了,你就跑,跑得比谁都快。说句不好听的,比兔子还快,你捂着头就往回跑,一点定力都没有。如果你往生的时候有境界,如果是下雨天,保证你跑得更快,一下子就下地狱了,那就糟糕了。所以必须要有定力。

也就是说,行住坐卧都让它有定力在。首先,我们要走路,先解决这个走路的问题。这走路太重要了,我们平时花在走路上的时间很多。比如,我们上厕所的时候也在走,吃饭的时候也在走,出门办事的时候也在走。一天当中,你可以看到有很多人一直在忙着走路。尤其是我们的步行。不管你会不会走路,都离不开走路。如果不懂得行道,就不会走路,就会赤身裸体出门。如果你知道如何走这条路,无论你走到哪里,它都是自由的。无论你走到哪里,你都不会离开家,不会离开道场;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行道,你只是走到哪个道场,进入哪个寺庙,你就不是在家里,不是在道场里,你只是在四处走动,迷迷糊糊,你在白白浪费时间!如果你知道如何走这条路,即使你在这里走一步,十步之内,你就在路上,你就在道场里;无论你走到哪里,你都在道场里。这就是为什么走这条路如此重要!

家:可以理解为前面所说的在这个家国的实践、自性。这就是 "足不出户 "的意思。用 "家 "来表示修行,在禅宗祖师大德的教诲中经常出现,如 "行住坐卧不离家 "等,把意思表达得深刻而贴切。

其中,"你就走到哪个道场,进到哪个寺庙 "指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寺庙,其他都是指修行(the practice)。

那么,为什么要实行 "两时头陀 "呢?首先,我们要懂得 "道"。不懂 "道",就做不到 "二时头陀"。如果你不懂 "道",如果你说你会 "道",那只是一种妄想,只是一种妄想!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修道,却说我是一个会修道的人,那只是一种妄想,只是一种妄想!

暂时就这样吧。这是非常重要的,也是我们所修炼的佛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我先来背诵这首《行道经》:

经行

眼观蹲牛初方便地,面现昏沉小相而不执着。

缓缓调息,无念摄六根,两手下垂少摇摆,生命是轻盈的。

脚如棉云。慈悲升起。缓步走,不停滞,风轻云淡。

脚踏实地,不扣不平心,日晒雨淋风雪增毅力。

不离粪水坑,直行绕室走。

月、日、时、长行显功德。念佛持咒,言随愿行。

光动境界,尘埃尽去,诸行能消。

无所得,方得道。十方诸佛菩萨护持。

大道无言,但以无念、慈悲、无所求为戒律,无所得为目标。略说其相,常能心悟,入于实相,以助功业。其功德之大,难思、难论、难说。十方诸佛菩萨加持,护持赞叹。众生欢喜拥护,如莲花出水清净,空无自性相。此文仅供参考,切勿随意传播。

这主要是供我们内部参考,不能乱传。行家一笑泯恩仇。这是1998年7月21日写的。这主要是:一为山写,二为本溪居士写。闭门写,写下来也不敢发表,再有点境界,一看才敢给大家看。

这其中的解释很多。"眼看卧牛初落地",什么叫 "眼看卧牛初落地"?什么叫 "眼望蹲牛地"?就是耷拉着眼皮,看着眼前的 "蹲牛"--就在三尺之外。我不会看它的任何一边,再也不会了。你再好我也不看你,你前面有个坑我也不看你,我只看这三尺。你再好我也不看你,你再坑我也不看你,我只看这三尺。我只看这三尺。如果我的目光超出三尺,我将永远无法到达。

有弟子问:卧牛的范围是三尺啊,那不是一米吗?

哎,一米。(师父现场演示)也就是说,你看这个的时候,眼皮会耷拉下来。那其他部位呢?不要再往旁边看了。是的,这么大的地方,你不会东张西望。

有弟子问:应该排多少人?

这不是说人多人少的问题,而是说当你一个人走的时候,你要看着蹲牛的地方。如果你有一双慧眼,你所看的地方就会越来越近。

什么叫 "初方便"?就是刚开始的时候,因为我们的心接受不了。看了这个地方,就想看那个地方。这里看累了,就往旁边看,这样是不行的。所以我们说要用这个方法把心拉回来,把它定住。"第一方便 "就是第一方便,然后要慢慢放下。你不要执着我已经走了一年了,还在看,还在盯着看,还在用眼睛盯着地面看。有什么好盯的?那是为了收摄心神,而不是让你盯着地面。只要不往外看,只要把心放下,就是这个意思。

好,我们来解释一下下面的第二句。"面容呆滞,平静而渺小。"脸上的表情,不能笑,一笑就会开始思考,这里是妄想。你要表现什么?沉闷!什么叫呆板?就是傻子,傻子那个相,傻子,脸部肌肉都是放松的。你不信,你想想傻子的表情,翻个白眼,肌肉马上就放松了,呆板的小相马上就出来了。它一出来,你的心就沉了,妄念就下来了。

"沉闷小相",可以有沉闷相,也可以有沉没相。什么是沉没相呢?就是入定,这个心入定了,脸上没有表情了。虽然我没有达到这个呆相,但是我可以把它当作沉相,不笑,稳定相,沉相。

你说的 "小阶段 "是什么意思?如果你做不到这两点,你可以从 "小阶段 "开始。什么是小相?别人都是最大的,而我是最小的;别人都是佛,而我是凡人;我尊重别人,走在别人前面时,小心翼翼地经过,生怕打扰到别人,就像走在佛前一样。无论你看谁,都像走在佛前,如果你有这种心,你也是在修道。这颗心你要收住,就像佛陀一样,敬人。佛在因地时,专门礼敬众生。常不轻菩萨就是这样,"不敢轻慢你们啊,你们都是未来佛啊!" 哎!有此心,现小相也无妨。

你为什么要展示这些面孔?这是为了防止你攀缘,防止你有攀缘之心。因为如果你不显现这些相,当你看到某样东西并感到高兴的时候,你就会攀缘到某样东西:当你看到佛像并感到高兴的时候,你就会攀缘到佛像;当你看到众生并感到高兴的时候,你就会攀缘到众生;当你看到宰相并感到高兴的时候,你就会攀缘到宰相;当你看到花并感到高兴的时候,你就会攀缘到花。攀缘是生死的根本。如果你有攀缘心,你就会有生死;如果你没有了攀缘心,你就能摆脱生死,这就是攀缘心的力量。

众生因攀缘心而有六根。六根是什么?就是我们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这个鼻子啊,就是攀缘那个香味,所以长了一个鼻子;眼睛啊,总好往外面看,总觉得外面有一个真实的东西,所以长了一个眼睛;总想吃东西长了一个嘴巴;总想听东西长了一个耳朵......。这都是爬来的。这六根,你看着挺好,其实是六种罪证,六种罪证啊!如果你不攀缘,这些现象就会慢慢回去,回到你的地藏菩萨那里去,这样就解决了你的生死问题。所以,你要 "显得沉闷、平静、不执着",用这种方法来稳住你的心。

好了,今天就讲到这里,这两个。我以后再讲,但不能一次讲完。如果你有时间,从今天开始,每天可以练习一到两个小时。今天讲完后,我们就少练一个小时,晚上再练一个小时!晚上继续练道!

※※※※※※※

这就是宝藏。没有这个,你说了结生死也是空谈。我在五台山见过一个 "赤脚罗汉",他也是练经的。他只是在那里走几步,穿着破鞋,趿拉着鞋,但一看就知道他有修行。虽然会念经,如果念不好,也知道是练了哪个部位。虽然会念经,但如果走得不好,就知道练的是哪个部位。有的人左膀子一晃,一看就知道你根本不行!你说,我会打坐。虽然你可能会打坐,但也确实还没到那一步,对吧?

我刚受戒时,善空总是在我前面,还有另一位老师父,所以如果你整天往前走,他就在你后面,就在你两边,我无法打坐。我什么也做不了。我们总是在一起聊天,就这样走着。那天,他们似乎都没有跟着我,就这样有了一个机会。我高兴极了!虽然离得不远,但给了我足够的快乐,我说有机会出来了,没人跟着我了!我说:"我有机会出来了,没有人会跟着我。" 我匆匆穿上外衣,就上了庙堂。遂垂目于经首--众亦不以为意。走着走着,我的心情特别好!平时,说话是一种罪过,寻找是一种罪过。可走着走着,眼一垂,心一死,往前走了,心里特别爽!

我刚走了没多远,那边有水也踩着水就过去了。过去之后,就是专门给比丘尼授戒的大师父,在比丘尼里当大师父(即负责开戒的和尚),所以是比丘尼。她可能发现了,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,跑到我面前看。你跑我也不管,反正我就是要走我的路。后来,当我来到大殿停下时,我没有抬头看她--我知道是她。然后她看着我说:"哦,这个人啊,没什么好看的,没什么好看的,没什么意思!也许她看出是假的,就不再追了,上了客堂。但后来,当我走过这段经文时,我发现她还是在做一件事--那就是,如果你走得好,不管是谁,你的心中都会立刻肃然起敬。你的气场自然就出来了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