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道信空见 > 佛法大师 >

通往净土的奥秘:第八章揭秘

2024-05-06 10:56 来源:未知

印光大师说:"净土法门,浩浩荡荡,三根普被,顺逆皆收。九界众生舍此无以成佛道,十方诸佛离此无以普群佛。一切法门不从此法界流,一切行门不归此法界行。" 殷祖赞叹净土念佛法门的殊胜,这是千古不易的真言。

净土念佛法门的道理和方法,源于佛国的果地觉悟,只有佛菩萨才能体悟其中的深意。在众生接受的层面上,净土法门可以概括为信、愿、行三门。

密宗难行,禅宗难解,净土宗难信。净土宗是佛的果位境界,所以尤其难信。只要能过了信关,一切都会迎刃而解,所以净土法门称为难信之法。

I. 善导大师的两种信念

首先,他深信自己是一个罪孽深重的凡人,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在罪业中流转,根本没有机会脱离。

其次,他深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能摄受一切众生,自己一定能乘愿往生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

这两种信念是善导大师心灵体验的写照,同时也表达了娑婆众生普遍的纯真启蒙之旅。善导大师冷眼注视凡夫众生的罪业,给他们以深刻的理性启示。众生虽有真如本性之身,却禁不住无明之厚,迷惑炽盛;业力幻身举心动念,无不罪孽深重;纵然发清净心,犹如画水。于是,无量劫来,生死苦海中,或在三恶道中饱受煎熬,或暂升三善道喘息,却始终不离三界六道,常无流转之时。其间,也曾有过修佛之心,但因障碍之深,自力之弱,难以破除广大的心念烦恼,进而沉沦于生死乱流之中,永无出离之机。在茫茫的生命时空中观照罪恶生死凡夫轮回的悲惨境遇,是何等的可悲可叹啊!善导大师面无表情地将自己定位为罪孽深重的凡人,这对于自责感极强的我们来说,无异于当头一棒。回过头来剖析自己,自己并不完全是一个真正的罪孽深重的凡人。这种 "自力断惑难,佛力成道易 "的思想,在中国净土理论和实践中源远流长,从未间断。近代印光大师一生修持净业,赞叹念佛法门的殊胜,曾说:"我们要知道,修持净业是要靠自己的力量的: "须知自力修行,何等力量有?不过是无始以来的业力。所以千生万劫,难得解脱。靠阿弥陀佛的大愿力,自然一世做得到。

善导大师的六信

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明扼要,直指根本的话,那么六信则细致入微,融会贯通,如侧入峰,横入脊,总见庐山真境。因此,对六信的探讨,有助于加深对净宗信集的理解,认识到净宗纵与诸法同,横与诸法异的特质。六信分为三类,即信他人、信因果、信真理。它们概括如下:

1. 信自、信他

我相信我自己,我相信我的当下之心不是肉团,也不是边影;纵无始,横无终;随缘而至,终日不变。十方虚空,尘土之地,便是我心中所现。虽迷迷糊糊,但只要一念回心,便决定往生自心的极乐世界,再无疑惑,这就叫信自。

信他者,则信释迦牟尼佛无有欺诳之言,信弥勒世尊无有虚妄之愿,信六方诸佛长舌广说,无有异说。随顺诸佛真实教诲,坚定往生不疑,这就叫信他。

2. 信因与信果

深信因者,深信自己的名号不散乱,也是成佛的种子,更何况心不散乱,怎能不往生净土呢?这就叫信因缘。

通往净土的奥秘:第八章揭秘

深信果者,深信净土一切善聚,皆从念佛三昧而生,如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;如影必随形,声必应声,无有虚弃,是名深信果。

3. 信仰与信念

信事者,深信现前一念不生不灭,心现十方世界亦不生不灭。十万亿土外有极乐世界,最极清净庄严,与庄生寓言不同。此即信理之名。

信其理,深信十万亿土,真不在我现前一念之外,因我现前一念心性不外。又深信西天为主伴,全是我现前一念之影。万物即理,万妄即真,万修即性,万他即自。我心无所不在,佛心亦无所不在,众生亦无所不在。犹如一室千灯,灯灯相照,照照无碍。此即信心之名。

净果教他力法门,信为能入;从初悟到成佛,唯有信是净业行者的基础。信心是无尽的宝藏,只有到达佛地,信心的功德才能圆满。在念佛往生的修行过程中,我们应该体悟到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。对弥陀慈悲愿力的一分理解,就是一分信心;十分理解,就是十分信心。信心清净,即生实相;信心圆满,即成佛力。故知净宗有信,是真佛弟子,劝众生信持净土名号求生,是真报佛恩。楞严经》云:"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无量寿佛名号,生信心,礼拜不退,当知是人非小乘人,于佛法中名为第一弟子"。我们应该遵从佛陀的教诲,发菩提心,真正了生死,对难信之法生起信心,借助佛陀慈悲的力量,完成往生的大事。只有这样义云大师: "若信坚固,十念死,亦决得生。若无信,纵使将名持到,风不入,雨不湿,如银墙相似铁壁,亦无出世之理。"

世间的一切事业,都是靠信和志来完成的。世间商人投资获利,农夫春播秋收,信而无疑,愿而勤,以习见闻,故不必言信愿;净土往生,事非寻常,众生未见未闻之疑,故,开示信愿,不可或缺。

净土愿的核心内涵是:厌离娑婆,乐求极乐(易大师语)。净土宗的发愿有两种方式,一是着相发愿,身在娑婆业海,五欲缠身,痛苦不堪,体悟人生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、 发愿离开杂食、秽、脓、血、不净、耽著五欲男女身的三界,发愿得到厌离心的生身法性净土。闻西方净土庄严,阿弥陀佛大愿,心生欢喜,愿生彼国,修念佛六神通,回向众生,往生彼国,定生彼国,这叫欢喜心。这种厌离和欢喜心,就是在实际情况下产生的恳切愿望。有人会质疑:喜厌之心就是爱憎之念,爱憎是生死岸上的事,不适合修行人。为什么呢?答曰:厌离娑婆,乐在极乐。虽有爱憎之心,非世间之爱憎也。在 "信愿行 "三要素中,"行 "是在念佛实践中对 "信 "和 "愿 "的具体实现。念佛法门简单方便,但细究起来,却有难易深浅之分。念佛有四种:实相念佛、观想念佛、观想念佛、持名念佛。在这四种念佛方式中,实相念佛,专修真如自性,法门高深,非上等根智难以胜任;观想念佛,凡夫众生比较散乱,难以入于妙观; 形象念佛,如在修行,离形象难,清净因缘易断,相续甚难;唯有持名念佛,简略单纯,但能相续念佛,便得往生。持名念佛,简单明了,能续念下去,就能往生。西方妙境完全显现,即是持名亲证,不观而见西方。持名之法是入道之门,是成佛捷径。入门易,成功高、 在修法上,有定课、散念;在方法上,有高声、默念、金刚、记十念等,分别介绍如下:

(1)定课念诵: 定课念佛是将念佛定为每天的功课,固定时间多为早晚两点。也有规定每天念佛的次数(从几千次到几万次不等),但还不够。对于我们初学佛的人来说,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或工作要做,事实上不可能每天都念几万声佛号。但是,如果把日课定在早晚两次,每次念佛一千声、五百声、十声之多(十声念佛法详见后文),只要持之以恒,坚持不懈,也是可以成就的。

(b) 分散背诵: 在正课之外,无论何时,无论行、坐、卧,只要不专心做其他事情,都可以将阿弥陀佛四字系在心上默念。念佛的作用在于修心。如果我们能时常念佛,久而久之,就能使妄念不起,正念不生。

(三)佛门七修: 四众弟子共修佛七,专修六字名号,作为往生的寄托。在佛七中,必须放下一切缘,发心勇猛精进。在规定的念佛时间内,不得外出游玩。念佛七期间,要爱护大众清净禅定,不要高声喧哗扰乱人群,更不要相互发脾气、打架斗殴。无论在哪里住、坐、卧,在哪里吃、喝,都能听到自己的名号,不需要进茅棚私自坐卧。七日念佛,不可放纵。念佛的地方就像战士的阵地,要时刻守卫。在室外聊天、晒太阳也不可耽搁。每当解衣等时,应迅速返回。在 "七佛 "中,走路时要沉稳、缓慢,不能踉踉跄跄。随班行时,不应走出班级或与其他班级混在一起诵经。念佛时应走四步。一步为 "南无",一步为 "阿弥陀佛",一步为 "大势至菩萨",一步为 "如来",右脚先行,相距约 1.5 英尺,不得踉跄。间隔约 1.5 英尺,不能太松或太紧。其次,念佛的方法分为

(i) 高声念佛:声音由心而发,由口而出,入耳。声音洪亮,字字清晰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神贯注,可以治疗昏沉和懈怠,但稍有缺点是疲惫和迟钝,因此不能持久。

(b) 默诵:默诵只动唇,不出声。虽然没有发出声音,但 "南无阿弥陀佛 "这六个字仍然清晰地印在念佛人的脑海中。这样,念诵不停,正念不断,便于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默念。

(三)金刚念: 金刚念是指念时声音要小,但一定要发出声音,一面念,一面听,念得密密麻麻,听得清清楚楚,使杂念无隙可生。这种方法在平时上课时很容易做到。

(四)十口气: 初学佛法,功课太多,久而久之,往往会坚持不懈,以致无法完成预定的课程。相反,刚开始修炼时,最好少而精。才能持之以恒。因此,十息念佛,是一种较为简单而又能摄心的初学念佛方法,所谓十念,并非只念十声,而是以一息为准,气念尽时,换气再念,如此念够十遍,谓之十念。这种念法,一息约可念六字,约可念七八至十字,不宜念得太多,时间多了伤气,有碍身体。

对于初学佛法的人来说,不妨把每天的功课定为白天两次,晚上两次,每次念 "十念",或者念若干声。如果家里有佛像,可以先向佛像行礼,然后合掌念诵。没有佛像的,面朝西方合掌念即可,佛像念完,最好念一段回向文,重申自己的心愿。回向文的形式有多种,比较简单的有以下八句: 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,报四重恩,济三途苦。若有人见闻,皆发菩提心,以此身得生极乐世界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