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道信空见 > 佛教故事 >

还俗和尚

2024-04-21 08:20 来源:未知

世俗僧侣

一个和尚因为受不了佛教的寂寞而下凡。

不到一个月,我又上山了,因为我受不了这个世界的呼吸。

没过一个月,我就去了,因为我受不了寂寞。

三番之后,老和尚对他说,你根本不用信佛,脱下袈裟吧;你不必认真做一个外行。在寺庙和世界之间的亭子里设立一个卖茶的地方怎么样?

这个世俗主义者得到了一个小女孩,开了一家茶叶店。

老和尚的指导是对的。半途而废的人只能半途而废。

僧侣和小偷

以前住在老家,每次上班总要经过一个路口。十字路口有一棵不知名的树,它挺拔地矗立着,遮蔽了天空。

无论晴雨、早晚,我总是看到一个小和尚静静地站在一棵大树下乞讨施舍。尽管十字路口霓虹闪烁,车马喧嚣,但他总是闭着眼睛静静地站着,他的表情和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。

经常有两三个蓬头垢面、衣衫褴褛的孩子在树下追逐嬉戏。有一次,我偶然发现孩子公然偷了和尚碗里的钱,但和尚视而不见。

经过仔细观察,孩子的偷窃行为并非“偶然”,而是一种“习惯”。和尚的钱成了他们的固定收入。我很生气,真想把孩子绳之以法。但几经思量,和尚的好意终于如愿以偿。

搬到新居后不久,我再也没有经过那个路口,上面的小事渐渐从我的脑海中淡去了。前天,我又一次偶然经过那个路口,发现那个和尚还默默地站在那里,但旁边有两个小新手。我仔细一看,发现是那两个孩子偷了金子。突然,我意识到了什么。

儒家强调“有教无类”,刑法追求“有期徒刑”。佛教鼓吹“普世救赎”无形中又给我上了一课。

对与错的“真实公式”

一个流浪的和尚晚上来到半山腰,看到一个小房间里亮着灯。他暗暗希望能遇到有功夫的人,于是推门进屋。他看到炕上坐着一位老人,便向他打招呼,问道:“施主练的是什么?”老人回答:“菩萨咒。”和尚更高兴了,想到自己出家40年,从未听说过菩萨真言,便向老人求教。老人说:“我练习这句口头禅已经60多年了,但我还没有教过任何人。就六个字:听、听、听、听、听、听、听、听、听、听、听、听。”老人把“砰”读错成了“牛”和尚听了哈哈大笑,告诉他这个咒语不是菩萨咒,而是六字大明咒,并指出最后一个字是“鸿”而不是“牛”。

和尚走后,老人照着纠正念了一遍,但总是绕着嘴念不好。三个月后,和尚再次来到半山,以为老叟纠正了“牛”字并念出“砰”后,他的功夫更上一层楼。出乎意料的是,房间里没有灯。当他进门时,他看到老叟正在念诵明咒,但最后他不能很好地发出“砰”的声音。和尚满腹疑惑。为什么老人读《牛》时有光,而读《砰》时没有光?当他回到寺庙时,他向住持征求意见。方丈说:“你出家40年了,为什么不明白这一点?念咒是为了定位心。心定了之后,身体的三昧才真正出来,才有光。老人按照他的方法读了60年,但他并不困惑,三昧真的生气了。如果你让他改变主意, 他会迷茫,三昧也出不来。"

还俗和尚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 

上一篇:是邪求得来的粥

下一篇:戒痴和戒尘

今日推荐

连云港昆虫去哪里

连云港市佛教协会会长,法起寺负责人徹梵法师向调研组介绍了法起寺的悠久历史、佛教文化建设、僧才挖掘培养以及寺院规范管理等工作,并重点汇报了法起寺在庆祝建 [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