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道信空见 > 助印放生 >

上海放生园放生淡水鱼,上海龙华古寺清明众姓水陆法会举行斋天放生

2024-03-21 11:24 来源:未知

一、武汉放生一般去哪里放生

1、上海龙华古寺2015年清明众姓水陆法会第五天

2、迎请龙华古寺方丈照诚大和尚

3、照诚大和尚带领四众弟子诵经持咒

4、祈愿世界和平、国泰民安、佛日增辉、法轮常转

5、2015年4月3日,上海龙华古寺2015年清明众姓水陆法会第五天,这是水陆法会中最为繁忙的一天,依照《水陆仪轨会本》隆重举行了告赦、斋天、放生、诵经供佛、迎请下堂、说幽冥戒等佛事。祈愿世界和平、国泰民安,佛日增辉、法轮常转。

6、早晨7时,龙华古寺全寺法师在讲经堂隆重举行斋天法会。龙华古寺方丈照诚大和尚主礼供天法仪,率领法师们诵念《供天科仪》,净洁坛场,恭迎三宝、成就众事大功德天及护法诸天。知客宣真法师引领居士和信众们依次三宝位前上香、礼拜、并共同祈福,愿所有的人类因灾难而警醒,断恶行善,正法久住,人心向善,无有灾难。众姓功德主至诚迎请,恭敬礼拜,虔诚回向,以此功德回向十方三宝及护法诸天,以及自己多生累劫父母师长,愿佛光注照、佛力加被、消除业障、增长福慧,更愿佛运昌隆,正法兴旺,风调雨顺,世界和平。

7、随后,龙华古寺法师们又遵循《放生仪轨》如法如律的举行了放生法会。主法法师手执杨枝净水为各类众生洒净加持,授受三皈,宣说十二因缘,教导物命们听经闻法,回忆宿世善根,远离网罗恶魔吞啖,发菩提心,归敬三宝,忏悔业障,获尽天年。

8、上海龙华古寺2015清明水陆法会之诵经拜忏

9、上海龙华古寺清明水陆法会照诚大和尚主法

10、素有“浦南第一山”之称的松隐禅寺,是金山区最大的佛教圣地,座落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九丰村1080号。松隐禅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十二年(1352年),原名“松隐庵”,由僧人唯庵禅师(又名德然和尚)所建。

二、江苏放生螺丝在哪里

1、唯庵禅师俗姓张,华亭人,七岁到杭州天龙寺出家,后到江苏雾霞山师从石屋禅师,石屋住处庵前有棵松树,浓荫叠翠,覆盖满地。有一天,石屋禅师以手指松树对唯庵说:“子犹是松,后当广荫于人。”又说:“缘在吴淞。”于是手书“松隐”二字给唯庵。唯庵遵师教诲,不久还归华亭赤松溪,结茅而居,闭关三年,修持不出,里人(邻居)奇而敬之。里人吴山舍地捐款,集资为唯庵建庙,于元代至正年间(1357年)竣工,唯庵遂以“松隐”为庵名。

2、松隐禅寺成后23年后,规模日广,殿、堂、斋、寮逐渐具备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唯庵募资在松隐庵边建造了华严塔,这使得松隐庵的影响大为扩大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年)唯庵圆寂,明正统十二年(1447年),住持道明扩建庵院,除原有华严塔及其他建筑外,还建有天王殿、大雄宝殿和观音殿,旁有钟鼓楼。后道明和尚请于朝廷,得敕赐改额为“松隐禅寺”,太史杨宣题额“浦南第一山”。大明宣德年间(1427~1435年),住持无咎大师拓庵为寺,复经显大师等悉心扩展,先后历百年,才使殿阁巍峨,廊庑萦绕,僧侣成群。

3、“文革”中,寺庙一度被毁与一旦。1991年4月11日,经金山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并开放松隐寺为佛教活动场所,并新建一座建筑面积为260平方米的大雄宝殿。由时任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“松隐禅寺”额匾。自此,寺庙又香火不断,佛事频繁,诵经梵呗之声,日以夜继寒暑无间。1996年扩建大雄宝殿,2000年松隐禅寺又进行了扩建。

4、在六百多年的历史中,松隐禅寺内两棵苍老的银杏树见证了寺庙的荣辱兴衰,并也亲身经历了历史的风雨。其中一棵被焚烧过的银杏仍然顽强地活着,那黑黑的树干记下了“文革”那特殊年代中的愚昧和无知。

5、松隐禅寺占地28亩,主轴线上建有观音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楼和华严塔,寺内还有偏殿和生活用房等建筑。藏经楼新建于2000年,为两层建筑,底层为法堂,二层为藏经楼,建筑面积650平方米,楼内梁和顶上的龙凤、仙鹤、花草彩色绘画颜色鲜艳、形态逼真。2008年1月2日,松隐禅寺举行钟鼓楼落成暨华严三圣像开光典礼。来自上海市部分区县的佛教界代表人士,以及近三千名信徒参加了活动。

6、地址: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华严塔路58号

7、万寿寺,地处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,始建于三国公元232年,东吴孙权因感外祖姑母养育之恩,将其原居宅翻建为佛寺以供静修念佛。佛院建成后,孙权诰封外祖姑母为“万寿护国夫人”,并御笔金书“万寿院”匾额。护国夫人圆寂后,万寿院成为一方佛教圣地,历代帝王多有驾临敬香礼佛者,仅有史料记载的就有:东吴会稽王孙亮、东晋元帝司马睿、南朝宋武帝刘裕、南朝陈宣帝陈顼、五代吴越王钱谬、南宋高宗赵构、元末吴王张士诚等。千百年间,数度兴废,寺名亦随之不断更易,先后有“护国娘娘庙”、“万安寺”、“万寿寺”“祝圣道场”等名称。

8、南朝陈宣帝太建年间(公元569—582年),万寿寺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,据史料记载,当时的万寿寺共分6进,山门前,九层宝塔高耸,公约16丈,全寺大小殿堂208间,僧众300余名。

9、1861年,万寿寺在清军与太平军的战火中再遭破环。1865年重修后,万寿寺前后三进殿,前进为山门,二进为正殿,三进为方丈室,各进两侧以厢房连接,如此格局保持明国初期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随着仅存的一座正殿被迫拆毁,万寿寺可谓毁损殆尽矣。

10、1993年12月,经金山县人民政府批准,万寿寺重建工程正式启动。1997年11月,续建法师从上海佛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此开展工作。在达缘老和尚等老一辈高僧的指引下,带领僧俗大众,筚路蓝缕、再起山林,历经十多年艰辛,先后建造起大雄宝殿、三圣殿、钟鼓楼、功德堂、斋堂、伽蓝殿、寮房等寺院重要建设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