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云居寺放生护生团官网
一、网友:师父,我工作后佛法退步,这段时间生了迷茫,觉得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忙来忙去,浑浑噩噩,却不知意义何在。开心时光很短,而烦恼时间很长,失却了生活的目的。请教法师,我在这烦恼之中,看似忙碌,却一直身心不安。我们究竟该为何而生活?
二、学诚法师:人生意义与信仰有关。人们生来就有着不断向上、提升和完善生命的内在要求。我们都想变得更好、更快乐、更善良。这就是信仰追求,是人生的根本问题。生命是清醒还是迷茫?是充满希望还是悲观失望?是充实还是空虚?都在于此。
三、网友:弟子感受自己的状态要比碌碌无为的状态充实很多,但动力不够,无法保持。若环境令人失望,或压力很大,便会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意义何在。总体感觉缺乏一个强大清晰的目的,恳请法师慈悲开示。
四、学诚法师:离苦得乐。
五、网友:请教法师一些居士的事,修行无处不在,方式也不止佛家一家。世人往往受挫失意后,寻我佛慈悲,执意于居士这个形式,实乃躲避以求心灵安慰。担心从此消沉。
六、学诚法师:修行佛法,学习佛法的智慧,可以让人生更加善良、美好、幸福。
七、网友:大师,成佛是什么目的?解脱又有什么目的?两者的归宿是一样的吗?
八、学诚法师:成佛以度众生为目的,不仅自己离苦,还要帮助一切众生都离苦;解脱是为了脱离六道轮回。若仅为了个人解脱,只需要破除我执就可以;但要成佛,还需要圆满无边功德。
九、网友:法师,成佛后是否修行,修行的目的是什么?
十、学诚法师:成佛后福智已经圆满,不需要再修行,而是投入永不停息地救度众生的事业中。
二、小乌龟放生到池塘能活吗?
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:我为什么信仰佛教。
潘宗光,金紫荆星章获得者、太平绅士,1940年出生于香港,广东番禹人,化学教授,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。他曾担任三届(十五年)全国政协委员;他是科学家,曾在1985年和1991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;他是教育家,曾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8年之久。领导香港理工大学在多项领域及科学研究上处于世界前列;他也是佛弟子,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视野,融传统《心经》智慧于当代人生和现代管理。
潘宗光教授引用了爱因斯坦曾说的一句话:“宗教跟科学不能分开,科学没有宗教就好像一个瘸子,宗教没有科学就好像一个瞎子,这两者不能分开。”
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时,潘宗光教授把目光投向了佛学。
许多人都问过我,作为科学家,又是大学校长,你为什么信奉佛教?
“我常常想,如果我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,可能就没有人提出这个疑问。这反映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大理解。甚至有人会认为佛教是不科学的、消极的、甚至迷信的。”
通过多年来的学佛,我深刻体会到,佛教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,而是一门深奥渊博的哲学。佛是觉悟了的人,他不是造物主,也不是主宰万物的神,他是众生最优秀的导师。
童年的时候,我经常见到长辈们在每月初十五吃斋,焚香供佛,以为这就是佛教。那时对佛教的印象是模糊的,没时间去了解和接近它。
标签: